1986年,平清偉考入了大連工業(yè)大學制漿造紙工程專業(yè),1990年以優(yōu)異成績畢業(yè)后,他被分配到齊齊哈爾一所高校任專業(yè)教師,2004年響應母校的召喚,他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母校,回到了他夢想開始的地方。三十三載堅如鐵,此生甘做砥礪人!敖處煹氖滓氊熓墙虝!逼角鍌ソ淌诔Uf,“家長含辛茹苦把孩子送到學校,老師就有責任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才”。他永遠把“備課”永遠排在他所有工作的第一位!吨参锢w維化學》這門課他主講了30多年,可以說課本的全部內容已全部刻畫在他的腦海里,但他還會跟自己“較真”,每一輪每一講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每一個細節(jié),他都像講新課一樣準備,構思新的案例,繪制新的思維導圖,設計師生交互場景,他希望用自己的“較真”教會學生“求真”。天道酬勤,由于教學成效突出,2012年他獲得大連工業(yè)大學“首屆教學名師”稱號和“教學評價優(yōu)秀獎”。為了持續(xù)提高教書育人效果,他銳意改革,主持的教改項目獲2018年遼寧省優(yōu)秀教學成果一等獎。為了讓更多學子受益,把成果固化到教材中,他主編、參編《制漿造紙工程設計》《植物纖維化學》《加工紙與特種紙》等國家統(tǒng)編教材7部次,其中《植物纖維化學》和《加工紙與特種紙》分別獲得輕工聯合會優(yōu)秀教學教材1等獎。主編的《制漿造紙工程設計》入選“輕工聯合會‘十四五’規(guī)劃教材”,是業(yè)內首部基于工程認證理念、“教材思政”的全新態(tài)立體化教材。該教材涉及融合工程、技術、經濟、管理、財務和法律等諸多交叉領域,系統(tǒng)地介紹了現代設計工具在制漿造紙工程設計的應用,突出了課程目標、課程訓練、課后習題對“畢業(yè)要求”的有效支撐。除了內容新穎,他還將多媒體技術與教材編寫有機融合,首次在同類教材中增加了實時更新的“云附錄”,實現教材的數字化轉型,既壓縮了教材篇幅,又保證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和時效性。課程建設也是如此,平清偉教授在主持建設的《高得率制漿虛擬仿真實驗項目》課程中,采用人機交互、3D建模、動畫、數據庫等等先進手段場景再現了典型高得率制漿生產工藝、關鍵設備結構與工作原理,真正實現體驗式、浸入式實驗教學目的,將信息化融入實驗教學課堂,有效解決傳統(tǒng)高得率制漿項目危險性高、設備昂貴、體驗差等制約實驗教學效果提高的瓶頸問題。該課程成功獲批國家一流課程。 科學研究•求真務實
科學路漫漫,求實務當先。近年來他主持國家自然基金、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基礎研究、國際交流、企業(yè)合作等諸多科研項目,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進入他帶領的創(chuàng)新團隊,第一次見面他就強調求真務實和安全守則。求真務實的科研作風和面向產業(yè)需求的科研目標,使得他和他的團隊把準“農林廢棄物高值化利用”主方向,潛心研究的多項研究成果實現產業(yè)化,許可經費過百萬元的專利有5項之多。為了響應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》和《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提出的保護黑土地資源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求,團隊又在布局“玉米秸稈無鹽溶劑法降解還田提升黑土地土壤肥”方向的研究,力求解決秸稈利用難題,達到穩(wěn)步恢復提升黑土地基礎地力、促進資源可持續(xù)利用和維護生態(tài)平衡的目標,助力“黑土糧倉”建設,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,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。
社會服務•夯實輕工
深耕輕工領域,他兼職多個職務。他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“輕工類”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,中國造紙學會常務理事,教育部“院校評估”評估專家,工程教育認證委員會候任專家,遼寧省高等學校輕工類專業(yè)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,遼寧省造紙學會秘書長,校學術委員會委員,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,多家行業(yè)期刊編委、審稿人。為社會服務,他盡心竭力擦亮“輕工”底色。在我校開創(chuàng)了“生物質能源與材料”專業(yè)這一國內首創(chuàng)專業(yè),當時全國只批準了31個新專業(yè),審批十分嚴格。他還力主新增了“化妝品技術與工程”專業(yè)。這些輕工類專業(yè)的建立,擴展了學科基礎,夯實了學!拜p工”特色。2022年在學校的支持下,由他主導我校與中國造紙學會聯合舉辦“第二十屆中國學會學術年會”,并特設了“人才培養(yǎng)”論壇,參會總人數超過800人,擴大了學校影響,提升了學校聲譽。他主導的輕化工程專業(yè)獲批首屆“國家一流專業(yè)建設點”。2023年4月他受邀在輕工類教指委主辦的“輕工類院長論壇”上所做的“基于OBE理念下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與探索”報告引起強烈反響。 獎掖后輩•匠心傳承
甘為人梯,獎掖后輩。在日常工作中,平清偉教授十分關注青年教師的培養(yǎng)。面對學院青年教師在教學、科研中的疑惑,他總會給予恰到好處的解答。為了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才,他總是鼓勵青年教師要多出成果、抓住機會,并積極向各科研機構推薦,我校馬紀亮、邵長優(yōu)和高雪潔三位老師榮獲了中國科協“青年托舉人才”國家級人才榮譽稱號。
文化燭火,歷久彌新。他主編了走進大學系列叢書之《什么是輕工》,具體介紹了我國輕工類專業(yè)設置情況、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,也介紹了輕工行業(yè)在綠色化學技術、生物技術、信息科學與技術、自動控制理論等一系列新技術、新材料及新裝備的影響下,向高端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和時尚化方向轉型的發(fā)展方向,鼓勵更多有志學子投身于輕工類專業(yè)這一浪潮之中。
春蠶到死絲方盡,此生長作秉燭人。長期高負荷工作,他的身體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(tài),但他無怨無悔。無論是學校水平評估時的日夜奮戰(zhàn),還是兩次學校審核評估的傾力奉獻,他都是懷著感恩之心在回報母校。他常說自己點滴成績的取得,離不開母校的培養(yǎng),更離不開母校提供的廣闊舞臺。他將最好的年華留在了母校,也見證了母校的蓬勃發(fā)展,以行踐言、勤耕不輟,他將繼續(xù)用滿腔熱愛為母校發(fā)展貢獻綿薄之力!
圖片/孫洪斌
編輯/崔常琪
審核/崔常琪、劉海麗、高麗華
編輯/崔常琪
審核/崔常琪、劉海麗、高麗華